返回網站

東寧論壇- 海安路的環境營造

海安路,是台南的特色街道之一,日治時期亦被定位為都市的公園道路;然由於1990年代的拓寬與地下化工程爭議不斷,並影響居民生計,使海安路步入了黑暗期。直到2002年通車並於次年發起藝術造街等,才使商家回流、重現契機。近來,因應中國城更新與週遭發展,台南市政府進行國際競圖,雖有公聽會,但在地團體覺得可有進一步討論空間,於是,民權里、五條港發展協會與成功大學社科院合辦了此次論壇,希望讓在地人發聲,使外界能聽到其訴求與期待,也促使大學教育與在地發展議題有所連結,讓理論與實務能更相互結合。

海安路國際競圖規劃構想─台南市都市發展局 梅國慶科長

之前台南市政府針對在海安路上、民族路到府前路這一寬40公尺、長880公尺的區域;規劃103年的國際競圖賽,並由荷蘭團隊與台灣建築師合作獲選。而其主要的規劃系中央軸帶的停車位改為綠化與人行活動空間,並在兩旁設置人行道、露天咖啡座及機車位以便於滿足基本的停車需求。而規劃過程中,也特別考慮植栽的選擇、種樹深度與地下停車場的防水處理等,期待得以讓海安路的光輝重現。

綠園道:看看國外 想想台南─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前董事長 吳玉成副教授

不論是在16世紀的羅馬,或19世紀的巴黎,皆有著名的綠園道;以往其目的包括了綠化、人與貨物的移動、提升都市服務、便於軍警統治管理等。故歐洲多將此設在舊市中心,而美國多在市區與郊區連接處;至於台南則是設置於成大附近的勝利路與大學路無商店路段。而現今在規劃綠園道的關鍵則是在重新分配人車空間,並著重綠化與行人。最後,提醒此次國際團隊在設計規劃時,需特別留意、考量台灣的交通文化。

社區發展中的海安路環境營造─民權里鄭榮霖里長、保安里蔡宗明里長、水仙里沈廉哲里長、五條港發展協會副理事長 陳梅卿教授

經由陳梅卿老師的訪談下,在地人依序分享了生活經驗與在地觀點,包括從原本守望相助的老社區,以及居民因期待著規劃出40米大道而搬遷;到後來開發的波折與民眾公德心和髒亂問題、廁所的設置與借用、當地的三次火災,讓當地的居民逐步對於公部門的政策考量不再信服。故在都市規劃與商區試辦時,應重視和居民店家溝通,並重新由社區出發,進一步理出各式海安路的開發議題。

意見交流─居民、 NPO 、都發局

與會者發言踴躍,包括商店老闆、成大學生與校友、80多歲的社區志工奶奶、里長等,談到上述的公德心、廁所的建置與維護、社區居民參與綠化等,並討論從教育、網路宣導等方式提升民眾素質與公德心;與會者期待市政府能以更整體的方式看待五條港的發展,而非只限縮在部分區域;梅科長回應目前經費有限,著眼先把基礎做好,並允諾帶回大家的寶貴意見,供未來規劃與發展參考。